2010年12月14日星期二

名与身孰亲

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
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

 

   

    这是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一段话,说的就是,名誉和生命哪个重要?生命和财富相比哪个重要?得到和失去哪个的害处更大?过分贪爱必会有大的耗费,过多的收藏必招致大的损失。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侮辱,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,这样才能长久。

    我们从这个道理中明白了处世哲学,知道了吃亏是福的真意。也从无为的角度,探讨出符合大道的行为就是顺其自然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知足常乐,知足是福”。

    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,但要做到却不容易。除了少数人外,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点。主要原因就是人的名利欲望,多数人都有钦佩或崇拜大人物和富人的倾向,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名利欲望或冲动。

    在社会生活中,我们经常要面临抉择,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,不得不被社会结构和功能链圈抽套住,想逃脱是不容易的事。除非是看破红尘,出家当和尚或尼姑。所以我们只能参与到这种决择中,去面对由此产生的痛苦和烦恼。

    首 先,面对功名地位和生命的选择,就使我们感到痛苦和不安,这种选择如果取舍明显,倒也好决定。比如,有人拿着刀架在我们的脖子上,说要做大官就别要命,那 我们肯定会选择后者。但现实生活是不会有这样明确的情况的,而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决定的,这就要看我们是否有智慧能看清真相而保全自己了。

其次,面对财富和生命之间的选择。有人认为有了财富就会幸福快乐,就会平安健康。 其实不见得,幸福和快乐都是人的一种心理反映。只有人的心理感到了享受感或满足感时,人才能感到幸福和快乐。更重要的是看个人对幸福快乐的理解程度及财富 是如何得来的。如果得来的是不义之财,我想他未必会幸福快乐,因为他得到不义之财后的负罪感会超过其它的感受。因此,他们就会使自己不停地忙碌,不管是出 入娱乐场所,还是进酒吧,他怕闲下来时受到负罪感的侵袭,他只有不断地改变方式来麻醉自己,甚至走到精神崩溃的边缘。

曾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,一个整日病痛难忍的百万富翁想用自己的财富换取健康,他找 到了一个穷困但健康的小伙子,小伙子拒绝了他,小伙子对他说:“就算你把所有的财富拿来和我换,我也不换,困为我不想做一个百病缠身、一天快乐也没有的富 翁”。看来财富连健康都无法换取,更不要说生命了。但是我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为获得财富而奔波,去争夺,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搭进去。就象现在的大贪污犯或 走私犯之流,这就是贪欲迷住了他们的双眼,丧失了智慧,做出了与大道相违背的事情,才会有这样的结果。

    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,这句话很形象的反映了我们贪欲的,而这种欲望导致了我们的行为过分执着,成为逆道的亡者。如我们想顺道而生,并且没有太多的痛苦和烦恼,就要象老子《道德经》说的那样,要克制自己的名利欲望,保持一份较低的心态,要学会知足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